都听过那句耳熟能详的话:幸运的人用童年疗愈一生,不幸的人用一生疗愈童年。
最近又重听了一遍《得道篇》音频,突然有这样一个总结:幸运的人用“得道”疗愈一生,不幸的人一生未曾“得道”,不得不用一生来疗愈童年。


 
小时候,用“得道”疗愈一生
身边有这样一位妈妈:孩子的成长过程不用她花太多时间陪伴,孩子人品好、学习自觉、情商高、步入社会后顺风顺水,问其教育秘方,这位母亲轻描淡写地说:哪有什么秘方,只不过是孩子小的时候,无意中让孩子的成长“合了道”而已。


 
现在的很多孩子,上学时背着沉重的书包,塞满语数外等课本,下课后又在钢琴班、游泳班、绘画班等课外辅导班中疲惫穿梭。你会发现孩子们的课外书琳琅满目,唯独缺传统文化的书,唯独缺教他“道和德”的书。
不少孩子分数很漂亮,对待长辈的脸色却很不漂亮,对家长呼来喝去,甚至随意顶撞的现象屡见不鲜。
震惊国人的北大才子弑母事件、北大研究生诈骗案件、还有上海花季男孩跳桥事件……这是一次又一次警钟,告诉我们教育当以德为本。
不是技能不重要,而是德行的厚重更重要。
如果那位高二男孩心中装着对父母的敬畏心与感恩心,也许不会因为与母亲一言不合,就选择从卢浦大桥一跃而下。
“学好数理化,走遍天下都不怕”,这句话让多少家长的教育走偏了方向?
我们可以用搜索引擎搜索到所有的知识,却不能用搜索引擎搜到良知。
知识可以交给学校去教授、交给网络去灌输,唯有德行,必须由孩子的内心生长出来。而敬畏“天地君亲师”,就是最基本的德行。
 
长大后,用“得道”疗愈童年
我曾经是一个非常“努力”的人,可是越“努力”越活成了勤劳却一生坎坷的母亲,当年那种焦虑、抱怨、容易暴躁的模样。
学过心理学、研究过身心灵、甚至找高人做过一对一个案咨询,仍未疗愈所谓原生家庭的伤,总活在惯有的情绪和行为模式里无法突破,直到慢慢了解了什么叫做“得道”,并且走在了践行道的路上,原生家庭里那些所谓的“魔咒”,竟然逐渐开始破解了。
最早深入“得道”这个概念,是源于我的一位恩师——世华财商学院院长周文强老师。开篇提到的《得到篇》,就是周老师的一个免费音频。


 
从恩师那里,我知道了“道”就是宇宙规律,知道了“合道天成”,知道了要敬畏“天地君亲师”。
自从我开始在和所有长辈、老师的对话框里,把“你”,改成了“您”;开始怀着敬畏心去学习,怀着敬畏心去对待“天地君亲师”。我发现,外在的世界不再象过去那样面目狰狞了,所有的人和事,仿佛都越来越有温度。
如果对父母都缺乏敬畏心、感恩心,对老师、上司都没有恭敬心,自然不会对万事万物有谦卑心。


 
周文强老师对自己的每一位师父都怀着深深的敬畏心,把师父的每一句话都当成真理,就能在每一位师父那里拿到最大的力量。
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虽然也有“师父”,却在心里把师父当成了“师傅”,从心底里没有敬畏之心,来自师父的真心叮嘱就变成了耳旁风,行不出,也就“不得道”。
不懂得敬畏“天地君亲师”,就活在了自以为是的傲慢里,怼天怼地怼空气,封闭了自己成长精进的空间,不得不“用一生来疗愈童年的伤”。
 
“得道”,夯实厚德载物的根基
很多深刻的道从哪里悟?该怎么践行?就是从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上悟,从最平常的一举一动中行出来。
很多事情都是浅深相通的,周文强老师的某些音频,说的看似是很浅的品行,貌似稀疏平常,却含有精妙的道理。
“如海一滴,具百川味”。一滴海水里含有所有河流的那些味道,因为所有的河流都汇集到海水。
百川若洁,大海必净。在最简单的小细节、小事情上合了道,就夯实了厚德载物的根基。
所以,千万不要小看周文强老师所说的“得道”这二字,也许,疗愈一生的秘方,就藏在这两个字里。
作者:方胡彤轩|编辑:之昂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