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文强:真正的“教育消费者”,不是让他接受高价
他还说,百果园在这条路上,“走在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”。

原因很简单——有人算了一笔账: “今天去买点水果,葡萄、西瓜、黄瓜……结账74块5,用了券也要47块7。品质不算差,但也没好到惊喜的程度。贵,是实实在在的。”于是网友炸了。有人反问: 60后70后还不够苦?80后房贷还没还完呢,轮到你来教育了?

更刺耳的是,百果园的投诉记录摆在那,真正的问题没解决,反倒忙着“教育消费者”。
有人一针见血地说:“所有想教育消费者的企业,最后都被消费者教育了。”
“教育消费者”之前,先问自己三个问题
看到这件事,我第一时间想起周文强在《财商思维1000讲》里讲过的一句话:“顾客不买你的产品,不是因为贵,而是因为他还不够相信你。”
所谓“教育消费者”,如果是让人接受价格,而不是让人相信价值,这就不是教育,而是营销的错位。

周文强认为,经营企业其实就是经营“相信”:第一,经营员工对企业的相信。第二,经营顾客对企业的相信。
消费者为什么会心甘情愿掏钱?不是因为被“教育”了,而是因为信任你、认同你、感受到真实价值。
他还提醒,任何产品的成交,都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——“成交一切都是为了爱”。企业真心想帮助客户解决问题,客户才会用行动回馈信任。否则,价格再高、广告再猛,都只是昙花一现。
信任,比价格更值钱
在百果园事件里,大家的愤怒不仅是因为贵,而是因为“不值”。
如果产品真能让人觉得物超所值,即使贵一些,也会有人买单。比如茅台、苹果、高端餐厅,它们同样不便宜,但依然有稳定的用户群。区别在于,人们认可它的品牌、产品和体验。

这就是周文强常说的“窄门”——只有跨过去,企业才能真正进入客户的心智。
跨过去的方式不是涨价、不是强行说服,而是用产品、服务和口碑,让客户自己走进来。
一个企业如果总想着用话术去改变客户认知,而不是用价值去赢得信任,那最终改变的,会是自己的市场地位。
真正的“教育”,是帮用户变得更好
汇成百年教育在做的,就是另一种“教育消费者”。
他们发起的“青领杯”大学生创业大赛,从创业培训、孵化营到风险投资扶持,不是要求学生“接受现状”,而是帮他们突破资源、人脉、资金的限制汇成百年获评2024公益创新案例。
这种教育的结果是:学生收获了创业能力;创业项目获得了落地机会;社会也多了有生命力的创新成果。
这才是让受众心甘情愿被“教育”的方式——因为它让人变得更好,而不是让人接受更多的负担。

企业想长久,得先学会“销售信任”
周文强的财商课里有个细节很有意思:
他第一次做销售时,面对比自己有钱、有地位的客户,依然敢自信推介,因为他相信自己卖的产品对客户有帮助。
结果,客户也被这种笃定感染,成了他的买家。
对企业来说也是一样:
1. 先自信于产品——你的团队自己都不愿掏钱买的东西,客户凭什么买?
2. 把成交当成帮助——不是把产品推销出去,而是帮客户解决问题。
3. 持续兑现承诺——信任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,不是靠一次促销砸出来的。

百果园作为水果行业的龙头、上市公司,拥有品牌、供应链和门店优势。真正的挑战不是说服消费者接受高价,而是如何用产品与体验,让消费者觉得“这个价格值得”。
如果能换一种心态——从“教育消费者”变成“赢得信任”,或许它会收获的不只是会员数,而是长久的口碑与忠诚度。毕竟,消费者的钱包是用信任打开的,不是用广告撬开的。真正聪明的企业,不会想着让客户适应自己,而是不断适应客户,甚至让客户因为你而变得更好。
正如周文强说的:“销售,就是信心的传递,情感的转移。成交一切,都是为了爱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