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人最顶级的自律,是不对别人的情绪负责
2022-10-26
一个人最顶级的自律,是不对别人的情绪负责
负面情绪就像“病毒”一样会传染,它不仅影响本人的状态,还能改变周围人的心情磁场。
你是不是也经常这样:
朋友向你诉苦,你听完反倒比他更难过;同事间发生摩擦,你很容易因此寝食难安;遇见不讲理的烂人,怎么也咽不下心里的火。

就像心理咨询师丛非从说的:
总有这么一种人,想拯救别人的难过,消除别人的愤怒,这些想不开的人,会把自己搞得特别累。
太在意别人的情绪,是种社交内耗。
与其在别人的情绪里患得患失,不如专注自己的日子。
01远离黑洞体不被别人的负能量感染
曾经,有位朋友,是一家企业的高管,在他带领下,公司业绩一路领先,连续5年出色地完成了增长。
然而,到第6年销售业绩忽然急转直下。
而这一巨变与市场毫无关系,全因公司招来的一个新人。
这个新人履历光鲜,也有不错的工作能力,可就一点不好——喜欢抱怨和吐槽,可以说负能量爆棚。
他看不上现行的工作制度,埋怨领导分工不明,抱怨客户毛病太多……久而久之,也影响到了其他人。
曾经热情洋溢的销售团队,渐渐变得压抑颓废。
公司决定解雇他,但团队却再也难有从前的活力。
富兰克林曾说:“一颗烂苹果,足以弄坏一筐苹果。”
你本想用功考研,结果室友说阶层早固化了,好工作哪轮到你,于是你放下书本,开始一起组队打游戏;
你本想踏实工作,结果前辈说好职位都留给关系户了,于是你开始和他一样混日子,白白蹉跎时间;
你本来对婚姻充满希冀,结果一些过来人向你哭诉抱怨,于是你开始犹豫不前,错过了机会……
发现没?这些喜欢抱怨、满身戾气的人,从来不会告诉你生活的好,只会把你拉入和他们一样的泥潭。
你想生活里乌烟瘴气还是鸟语花香,全在你如何选择。
与满身负能量的人深交,无异于慢性中毒;跟乐观快乐的人相处,才是对身心的滋养。
02避开垃圾人,不跟别人的愤怒纠缠
我们应该学会的不仅仅是远离垃圾人,而是要学会如何避免把对方逼成一个垃圾人,把冲突和矛盾扼杀在摇篮里,这才是一门学问。
生活中,有很多纷争原本可以避免,但遇到烂人时,我们总忍不住理论一番。
结果,没改变别人,还把自己搭了进去:
碰见不讲理的人,忍不住在公共场合与其争执,耽误了事,丢了体面;
为一点不同的意见,与同事争得面红耳赤,不管谁对谁错,都让领导失望至极。
烂人和烂事就像一个泥坑,你往里踩得越深,就陷得越深。
遇事不纠结,遇人不纠缠,是自我保护,也是自我成全。
不与愤怒的人硬碰硬,展现的不是胆怯,而是一个人不被情绪裹挟的定力。
03摆脱讨好型人格:不用别人的评价惩罚自己
这世上,真正击垮我们的,不是别人,而是太敏感的自己。
为了别人一句表扬而委曲求全,害怕别人生气而甘愿吃亏;
见同事眉开眼笑,你如释重负;见家人眉头紧锁,就自我检讨;
活得紧张兮兮,生怕别人说自己一点不好。
久而久之,精神上的重压像西西弗斯的石头,总能在一瞬间让我们前功尽弃。
朋友初入职场之时,父母反复叮嘱他要搞好同事关系,别惹得领导不高兴。
他谨记在心,实习时处处陪小心,替领导拿个快递,帮张姐做个报表,主动留下来加班。
上班时,别人一说话他就紧张,下班后,最怕漏接单位电话。
可结果是,杂活越干越多,工作毫无亮点。
领导不待见,同事不珍惜,最后连他自己都瞧不起自己。
半年后,他看明白了:一个人不可能取悦所有人。
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,那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。每一次讨好都在杀死自我。
费力讨好的关系,不能长久;小心维系的感情,一碰就碎。
众口难调,不如不调,生活本就不易,又何必看别人脸色。
走在自己的心路上,远好过活在别人的目光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