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刮腻子”刮出世界冠军,周文强:你对自己够狠吗?
2022-10-28
行行出状元,“刮腻子”也能刮出世界冠军。
近日,在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上,来自浙江的马宏达拿到了中国人在此项目上的首枚金牌。
是天赋异禀,还是天道酬勤?即使有天赋,也需要用全力以赴的努力来打开天赋的“开关”。
稻盛和夫的“六项精进”中第一条就是:“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”。
所有的一鸣惊人、惊艳世界,都来自于背后的默默努力。5年的训练期,马宏达全力以赴,对自己“够狠”。
在大赛备战期间,每天训练量不低于7小时;在酷暑,训练服每天都要湿透好几次;一双钢头鞋,经常两个月就被磨破;他不放过丝毫机会,向教练学、向书本学、向其他选手学;为更好地理解大赛英文技术文件,每天结束训练后,还要跟项目翻译学英语……
正如周文强老师所说:“你对自己狠一点,生活就会对你好一点。”
关于自律,古圣先贤们早已给我们做了示范。
时光穿梭到2500多年前,孔子十五而志于学,三十岁精通六艺,终身苦学、苦修,弟子三千,贤人七十二,被誉为“千古圣人”。
孔子向师襄子学琴,苦练一首琴曲十日还未学习新曲,师襄子说:“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。”孔子说:“我已熟悉乐曲的形式,但还未掌握方法。”
又练了段时间,师襄子说:“你已学会弹奏技巧了。”孔子说:“还未领会琴曲的意境。”
再过了些时日,师襄子说:“你已领会琴曲的意境了。”孔子说:“我还不了解作者。”孔子依旧继续研磨。
终有一日,孔子说:“我知道他是谁了:他体形颀长、皮肤黢黑、眼光明亮、远大,像一位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,若非周文王,还有谁能撰写出此曲?”
师襄子听闻,赶紧起身拜了两拜说:“老琴师传授此曲时就是这样说的,此曲就叫做《文王操》啊!”
孔子晚年时为深入研究《易经》,也为给弟子们讲解,不知将书翻阅了多少遍。
那个年代的书都是用竹简写成,把许多竹简用皮条编穿在一起,便成为一册书。因为孔子翻阅此书次数太多,竟使皮条断掉三次,这就是成语“韦编三绝”的出处。
时光穿梭到1000多年前,范仲淹从幼年丧父的寒门子弟,到官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宰,他成为了读书人的标杆,后被朱熹评价为“天地间第一流人物”。
范仲淹在南都学舍读书时,经常一整天不吃饭,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。整整五年,竟然没有脱去衣服上床睡觉,在那些昏昏欲睡夜晚,经常往脸上浇水提神。
经历了这样日复一日“对自己够狠”的读书生涯,他慢慢领悟了六经的主旨,后来又立下造福天下的大志。留下了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千古佳句。
关于用冷水洗脸提神,这也是周文强老师在演讲舞台上保持了多年的习惯。
这个习惯的养成,源于周文强老师早期做财商教育培训的那些年,行程排得很满:365天有300多天在全国、甚至全球演讲,最忙的时候一天要跑三个城市,上午在武汉,中午在北京,晚上到重庆。
“演讲的时候犯困怎么办?洗把脸不就不困了吗?”周文强老师如是说。
无论换多少次包,周文强老师包里永远有一样东西——风油精。看书或听课的时候如果困了就用来涂,后来发现涂抹已经不起作用了,就直接拿来喝。
周文强老师为了实现精益求精的演讲效果,学习了所有关于舞台的艺术:相声、表演、评书、声乐……
台上的每一个高光时刻,都来自于台下全力以赴、甚至是全命以赴的努力,来自于“对自己够狠”的每一次突破。
“这世界我来过,我奋斗过,我不后悔,我不在乎结果。”周文强老师认为:对每件事都全力以赴,不是为了那个结果,而是为了让自己心安。
每个人,都有属于自己的“刮腻子”功课;每个人,都有属于自己的冠军梦,未曾全力以赴,岂能无怨无悔?
作者:伽恩
近日,在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上,来自浙江的马宏达拿到了中国人在此项目上的首枚金牌。

是天赋异禀,还是天道酬勤?即使有天赋,也需要用全力以赴的努力来打开天赋的“开关”。
稻盛和夫的“六项精进”中第一条就是:“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”。
所有的一鸣惊人、惊艳世界,都来自于背后的默默努力。5年的训练期,马宏达全力以赴,对自己“够狠”。
在大赛备战期间,每天训练量不低于7小时;在酷暑,训练服每天都要湿透好几次;一双钢头鞋,经常两个月就被磨破;他不放过丝毫机会,向教练学、向书本学、向其他选手学;为更好地理解大赛英文技术文件,每天结束训练后,还要跟项目翻译学英语……
正如周文强老师所说:“你对自己狠一点,生活就会对你好一点。”

关于自律,古圣先贤们早已给我们做了示范。
时光穿梭到2500多年前,孔子十五而志于学,三十岁精通六艺,终身苦学、苦修,弟子三千,贤人七十二,被誉为“千古圣人”。
孔子向师襄子学琴,苦练一首琴曲十日还未学习新曲,师襄子说:“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。”孔子说:“我已熟悉乐曲的形式,但还未掌握方法。”
又练了段时间,师襄子说:“你已学会弹奏技巧了。”孔子说:“还未领会琴曲的意境。”
再过了些时日,师襄子说:“你已领会琴曲的意境了。”孔子说:“我还不了解作者。”孔子依旧继续研磨。
终有一日,孔子说:“我知道他是谁了:他体形颀长、皮肤黢黑、眼光明亮、远大,像一位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,若非周文王,还有谁能撰写出此曲?”
师襄子听闻,赶紧起身拜了两拜说:“老琴师传授此曲时就是这样说的,此曲就叫做《文王操》啊!”

孔子晚年时为深入研究《易经》,也为给弟子们讲解,不知将书翻阅了多少遍。
那个年代的书都是用竹简写成,把许多竹简用皮条编穿在一起,便成为一册书。因为孔子翻阅此书次数太多,竟使皮条断掉三次,这就是成语“韦编三绝”的出处。
时光穿梭到1000多年前,范仲淹从幼年丧父的寒门子弟,到官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宰,他成为了读书人的标杆,后被朱熹评价为“天地间第一流人物”。
范仲淹在南都学舍读书时,经常一整天不吃饭,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。整整五年,竟然没有脱去衣服上床睡觉,在那些昏昏欲睡夜晚,经常往脸上浇水提神。
经历了这样日复一日“对自己够狠”的读书生涯,他慢慢领悟了六经的主旨,后来又立下造福天下的大志。留下了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千古佳句。

关于用冷水洗脸提神,这也是周文强老师在演讲舞台上保持了多年的习惯。
这个习惯的养成,源于周文强老师早期做财商教育培训的那些年,行程排得很满:365天有300多天在全国、甚至全球演讲,最忙的时候一天要跑三个城市,上午在武汉,中午在北京,晚上到重庆。
“演讲的时候犯困怎么办?洗把脸不就不困了吗?”周文强老师如是说。
无论换多少次包,周文强老师包里永远有一样东西——风油精。看书或听课的时候如果困了就用来涂,后来发现涂抹已经不起作用了,就直接拿来喝。
周文强老师为了实现精益求精的演讲效果,学习了所有关于舞台的艺术:相声、表演、评书、声乐……
台上的每一个高光时刻,都来自于台下全力以赴、甚至是全命以赴的努力,来自于“对自己够狠”的每一次突破。
“这世界我来过,我奋斗过,我不后悔,我不在乎结果。”周文强老师认为:对每件事都全力以赴,不是为了那个结果,而是为了让自己心安。

每个人,都有属于自己的“刮腻子”功课;每个人,都有属于自己的冠军梦,未曾全力以赴,岂能无怨无悔?
作者:伽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