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种容易让孩子自卑的家庭教育,你中招了吗?
 
自卑的人是消极的,遇到问题首先会否定自己,对自己没有任何信心,觉得自己处处不如身边的人,长此以往,孩子很难变得优秀,也无法在学业和工作上有突出的表现,甚至不能与自己身边的人友好相处,不会处理人际关系,不能融入学习和工作的圈子,而且会有一颗玻璃心,身边的人说话、做事,他都会认为在针对自己。
 
 
相信任何一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这样,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有自信、有人缘,很多家庭也在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,但是却没有把握科学有效的方法,因此有很多孩子长大后还是会变得自卑。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,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中长大,希望他们能够拥有阳光灿烂的人生。
 
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,通过对上百个家庭的孩子进行调研,发现那些长大后消极自卑的孩子,他们的家庭教育环境有着惊人的相似点,孩子们长大后的悲剧往往是从小不合理的家庭教育造成的。如果家长们不能及时发现对孩子教育的缺失,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,无异于是毁了孩子的一生。
 
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,斯坦福大学教授总结的4种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的家庭教育,各位家长赶紧来看看有没有“中招”的,如果你的家庭中存在这样的现象,一定要赶紧改掉,千万不要因为疏忽而影响孩子的成长。
 
1喜欢数落孩子
 
很多家长乐于攀比,回到家就喜欢数落孩子,“你怎么这么笨,邻居家孩子比你强多了。”“学习这么差,还好意思玩!”
 
这是很多家长都喜欢的口头禅,殊不知,我们一句句看似漫不经心的数落却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,从而不自信,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如别人。
 
2过度勤俭节约
 
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,但凡事过犹不及,很多家长为了从小培养孩子节俭的习惯,经常在孩子面前“哭穷”,或者不给孩子零花钱,不给孩子买东西等等。
 
殊不知,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心中产生“自卑”的心态,觉得自己很穷,不敢和同学们一起出去玩、聊天,因为父母灌输的“贫穷思想”,不自觉在心中产生一种“低人一等”的感觉,影响正常的社交关系。
 
3使用暴力的家庭
 
很多父母不会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行为,比如: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或者大打出手。
 
这样伴随着家庭暴力的场景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严重的创伤,或者让孩子的脾气变得暴躁,因为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会让他产生一个错误的认识:暴力能解决一切问题。
 
4父母都很强势
 
有些家庭的父母性格非常强势,这也体现在对孩子平时的一言一行上,不准孩子做这,不准孩子做那,如果孩子一旦做错了,就会招来非常严厉的惩罚,从不与孩子沟通,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,这样的教育之下也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自卑。
 
对于孩子而言,真正的教育是来自父母长足的陪伴,每一个孩子都希望父母能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,而很多父母都忽略了这一点,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迫加在孩子身上,不管孩子愿不愿意。如果家长们肯细心和他们多沟通,就会发现不少让你感动的事,糟糕的不是孩子,而是我们大人复杂的内心。
 
那么,自信的孩子一般来自什么样的家庭呢?
 
●父母肯花时间陪伴
 
没有自己父母的陪伴,而是被身边亲人带大的孩子,对于孩子和父母来说,都是难以弥补的遗憾。
 
孩子的成长是需要父母的陪伴,不到万不得已,是错过不得的。
 
拥有父母陪伴的孩子,内心都是强大且优秀的!
 
●家庭氛围和谐
 
有句俗话说:家庭和谐,再穷都能发家!
 
家庭是土壤,而家庭氛围便是空气和水,它虽无形,却对孩子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 
生活中,家庭氛围紧张,而导致性格缺陷的孩子,比比皆是。
 
有人因为父母关系不和谐,从小就很焦虑,做事小心翼翼,也非常自卑,长大后更是不知道怎么处理自己的情感关系。
 
有人因为父母总是吵架,在家待得很压抑,总是一有时间宁愿出去上网打游戏,等到考大学,志愿填到了一个离家很远的城市,能不回家尽量不回家!
 
家庭氛围不和谐,孩子会极度没有安全感,变得内向自卑丝毫不让人意外,而和谐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,总是阳光开朗,也乐于沟通。
 
●懂得尊重孩子
 
周国平说过:爱孩子是一种本能,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。
 
尊重,意味着将孩子当作一个个体,不要居高临下地去批评孩子,否定孩子。我们也可以听听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。
 
《爸爸去哪儿》第二季中的黄磊女儿多多,大家都不陌生。
 
8岁的多多在节目中全程都是大姐姐的角色,照顾着弟弟妹妹们,收到了许多家长的好评。
 
而如今不满12岁的多多,不仅乖巧懂事,还多才多艺,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,还为法国动画电影《小王子》中“小女孩”一角配音,真的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了。
 
虽说明星自带光环,可黄磊背后的付出,又有多少人能够体会。
 
黄磊的教育理念中,尊重排第一位。
 
在节目中,黄磊大多数把多多的事情交给她自己解决,而不是把她当作一个小孩,这是给予孩子的最大的尊重。
 
正是因为这份尊重,多多才能成为节目里最有责任心,最自信的孩子!
 
自信的孩子,将来社会能带给他的更多,他将能获得更多的机会,而他们的自信,在童年已经决定了八分,还没达到以上几点的家庭,何不为了孩子再努力拼一把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