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几天,郑州一家面馆成了全网热议的焦点。起因是“3名女子带4个孩子多次续面”,商家拍下视频上传网络,一时间舆论沸腾。顾客被质疑“薅羊毛”,店家收获大量流量。


可风向很快反转。顾客马女士拿出支付截图,证明消费超过140元,并非商家所说的70元。她还指出,店家在发布视频时未对孩子的面部打码,涉嫌侵犯未成年人肖像权。更关键的是,双方明明已经签署了调解协议,商家却在协议后继续开播、发布视频,导致矛盾再度升级。


8月18日,店老板发视频道歉,说自己没控制好情绪,并承诺“继续无限续面”。然而评论区关闭,顾客仍遭网暴,网友也并不买账。更让人意外的是,老板曾戏称顾客为“七匹狼”,引发网友跑到服装品牌“七匹狼”的直播间“喊话起诉”。

8月19日,记者发现面馆已关闭,门口有工作人员值守。周边商户证实店铺因舆论压力已关门歇业,并提到前晚有社区和警方介入。至此,一碗面的纠纷被推成了企业失信、舆论反噬的经典案例。

表象是一碗面,本质是信任危机

在很多人眼里,这不过是餐馆与顾客的纠纷。但透过现象看本质,这其实是一场信任危机。

餐饮行业最重要的是什么?是味道,是服务,更是顾客对你的信任。顾客愿意走进来,不只是为了吃碗面,而是相信你不会欺负她、误导她。


    
可一旦商家通过模糊事实来“博眼球”,通过视频误导舆论,那得到的就不再是信任,而是流量堆积的火药桶。只要有一个小小的漏洞,就可能被瞬间点燃。

而网友顺着网线一扒,发现这老板居然是 “惯犯” ,“888 元学饸烙面,干杂活一周学配方要再交3000元,第二次,厨师跟老板抬杠被炒,“拖欠工资”两次上了电视。

周文强的提醒:企业向善才是长久之道

汇成百年教育创始人周文强曾多次提到:“一个企业能走多远,不在于赚快钱,而在于有没有善意。”不管是企业还是做人,一定要有王阳明所说的“我心光明”。

在郑州续面事件里,商家最大的败笔,就是缺乏善意。明明签了调解协议,却还继续发视频;明明知道涉及未成年人,却没有打码保护。这样的做法,不只是对顾客的不尊重,更是对公众信任的消耗。



企业向善,并不是喊口号,而是落实在每一件小事上。比如,顾客投诉时是否耐心对待,签下协议后是否遵守承诺,面对流量时是否守住底线。正如周文强常说的:“成交一切都是为了爱。”如果少了这一份善意,任何生意都会失去根基。

流量不是解药,可能是毒药

这起事件还有一个深刻的警示——流量的反噬。

最初,面馆因为“无限续面”的话题冲上热搜,老板或许觉得赚到了吆喝。但流量并不是免费的午餐。它会放大你的善,也会放大你的恶。

周文强提醒过创业者:如果不懂流量的规律,流量就是毒药。今天你靠博眼球火了,明天可能就会因为一次失信,被流量反噬。真正的流量思维,不是制造矛盾和撕裂,而是用真实和价值赢得口碑。



这也是汇成百年教育这些年屡获认可的原因。它没有停留在一时的噱头,而是通过长期的公益行动、教育创新,把信任一点点积累起来,才赢得了“2024年度影响力教育品牌”和“公益创新案例”的荣誉。这就是正确的流量思维——以价值为源头,以善意为底色。

续面事件给创业者的三点启发

第一,守契约。签了协议就要遵守,这是最基本的商业常识。小事守信,大事才有人信。

第二,重善意。顾客不是流量的工具,而是最重要的伙伴。生意的本质,是一场双向成全。

第三,用对流量。真正能让企业走得远的,不是一次两次的“爆红”,而是口碑积累的“长红”。



郑州续面事件是一面镜子。它让我们看到,当商业失去善意,流量会变成最锋利的反噬之剑。它也提醒所有创业者:流量不是救命稻草,企业向善才是穿越周期的底气。

正如周文强所说:“我为这个社会付出了什么是小意思,我为这个社会激发了什么才是大意思。”真正长久的商业,靠的不是谁赢了一时的舆论,而是谁赢得了人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