​最近王伟忠在内地平台上开了一个《伟忠哥来串门》,有一期王伟忠对话郭德纲的视频,听完颇有感慨。

老郭在视频中直言不讳:“有个说法挺害人,就是‘努力就会成功’。有很多事单凭努力是做不成的,或者想做大是很难的。”郭德纲认为,“兴趣、天赋、肯用功”三要素才是成事的关键。“祖师爷不赏饭,再努力也不行。”郭德纲说。

 

汇成百年教育创始人周文强老师也曾在喜马拉雅平台上《周文强财商思维1000讲》天赋篇所说的,人生要找到有意思、擅长、有意义、有趋势的事情,才能成大事。两个在不同行业的领军人物的说法,显然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01 两位行业领军人都经历过同样的绝望,同样的觉醒

在一档综艺节目,走红以前的郭德纲被节目组关在商场的橱窗里48小时,被人当猴看。"那不是人受的罪,但为了相声,我认了。"他后来回忆道。这种近乎自虐的坚持,源于他对相声骨子里的热爱。那时还是相声的低谷期,他参加电视台综艺节目,写剧本的钱,来补贴门可罗雀的德云社,除了租金工资,还要管岳云鹏等徒弟的饭。

 

周文强老师的起点同样艰辛。15岁辍学打工,在工地全年无休只攒下4300元,他全部拿去电脑学校学习。在洛阳卖过MP3,在深圳做过中介。转折点发生在他洛阳偶然读到《富爸爸穷爸爸》时:"冥冥中就像迷航的船看到了闪烁的灯塔。"

两位领军人物的经历印证了同一个真理:没有热爱的坚持是自虐,有热爱的坚持才是修行。比如我们来看科技行业,第一批被淘汰的35岁程序员,往往是“本来不太想干这行,对这事并没有什么兴趣,只是没别的路可走”的人。而真正热爱技术的那批人,总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。

 

周文强老师对此有更系统的论述:“人这辈子最大的悲哀就是找了一个没感觉的人,做了一件没感觉的事。”他在《天赋篇》中强调:“成功就是做有感觉的事,有感觉的做事。成功就是做你兴奋的事,兴奋的做事。”

02 破局之道:找到你的“天赋轨道”

周文强老师提出了著名的“必成功金字塔”理论:一件事要成功,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——有意思(热爱)、擅长(天赋)、有意义(利他)、有趋势(顺应时代)。

 

他用数学公式形象地比喻:“如果你对工作热爱程度是0分,那么即使擅长、有意义、有趋势都是100分,0乘以100还是0。这就是很多人努力一辈子却碌碌无为的原因。”

这正是郭德纲说的“兴趣+天赋+肯用功”的升级版。

周文强老师他做过26份工作,横跨12个行业,直到找到财商教育这个赛道——既是他热爱的,又是他擅长的,既能帮人实现财富自由,又符合知识付费的时代趋势。

03 创业致命误区:用战术勤奋掩盖战略懒惰

很多创业者跌入同一个坑:每天忙到深夜,公司却不见起色。

周文强老师曾说过“创业是修行,所有困难都是长大的肥料。”但很多人只知埋头苦干,从不抬头看路。

他见过太多悲剧:一个做传统行业,有着8000万身家的学员,筹资2亿投资陌生领域,最终负债1亿多。“永远不要做超出认知以外的事”,这是周文强老师给出的忠告。

 

周文强老师提出的解决方案是“打工式创业”或者叫“学习型打工”,带着创业思维去打工学习。比如想开服装店先去服装公司上班,想做直播先去直播公司学习。“从基层做到中层,积累能力、经验和资源再创业,成功率会大大提高。”

04成大事,要找到热爱与天赋

郭德纲和周文强老师,两位不同领域的有所成就的人,却给出了相同的人生解法:找到热爱与天赋的交汇点,再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,这才是通往成功的正途。

周文强老师从建筑工地的少年,到财商教育领航者的逆袭之路,正是这套方法论的最佳印证。他不是靠盲目努力,而是通过不断试错找到自己的“天赋轨道”,最终实现了财富自由和人生价值。

 

所以,当你感到努力却看不到希望时,不妨停下来问问自己:我现在走的这条路,是我的“天赋轨道”吗?这件事让我感到兴奋和热爱吗?它是否既发挥我的优势,又符合时代趋势?

正如周文强老师所说:“成功就是找到自己的优势,把它发挥到极致。”这不是简单的财富积累,而是一场思维革命、认知升级和生命觉醒的旅程。